前庭大腺炎

前庭大腺炎

概述:前庭大腺炎为多种病原体感染而发生炎症。前庭大腺炎如未得到及时治疗,造成急性化脓性炎症,则成为前庭大腺脓肿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此病以育龄妇女多见,幼女及绝经后妇女少见。

病因

病因: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后1/3深部,腺管开口于处女膜与小阴唇之间。因解剖部位的特点,在性交、分娩及其他情况下污染外阴部时,病原体容易侵入而引起前庭大腺炎。前庭大腺感染时常先累及腺管、腺管口因炎症充血水肿而阻塞,分泌物及渗出物不易外排可形成前庭大腺脓肿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本病常为混合感染,病原菌复杂,主要病原体为内源性病原体及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。国内多为葡萄球菌、链球菌、大肠埃希杆菌、淋球菌等,国外及国内个别地区以淋球菌为主。也可由厌氧菌(包括类杆菌)所致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开始大阴唇后1/3处发现红肿硬块、疼痛、灼热感、触痛明显、排尿疼痛、步行困难、有时会致大小便困难。多为单侧性,偶可双侧发病。此后肿块表面皮肤变薄,周围组织水肿,有波动感、发展至脓肿。肿块大小不一,多呈鸡蛋大小。常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。严重者可有发热、头痛等全身症状。如不处理,脓肿可自行破溃。脓液流出后局部疼痛缓解、充血水肿减轻、全身症状即可消失。当脓肿内压力增大时,表面皮肤变薄,脓肿自行破溃,若破孔大,可自行引流,炎症较快消退而痊愈。若破口较小,脓液不能完全排净,病变可反复发作。检查见局部皮肤红肿、发热、压痛明显。有时可出现体温升高,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。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,挤压局部可流出稀薄、淡黄色脓汁。当脓肿形成时,疼痛加剧,可触及波动感,严重者脓肿直径可达5~6cm,患者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,腹股沟淋巴结可呈不同程度增大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前庭大腺脓肿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检查外周血象。细菌培养:培养取材应尽可能靠近脓肿壁,必要时可切取少许脓肿壁坏死组织送培养,也可进行药敏试验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 无异常表现。

诊断

诊断:根据病史、临床所见诊断不难:外阴一侧肿大、疼痛,触之有包块,与外阴皮肤可有粘连或无粘连;如已有破口,挤压局部可见有分泌物或脓液流出。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,脓液稀薄,淡黄色。当脓肿形成时,肿块触之有波动感,脓肿直径可达5~6cm,患者可出现发热、白细胞升高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应与尿道旁腺炎鉴别。

治疗

治疗:
    1.休息  有全身症状者应卧床休息。此外,外阴局部须保持清洁、卫生。
    2.局部热敷,红外线或微波理疗。
    3.全身使用抗生素  在获得培养结果之前,可选择广谱抗生素。如尚未化脓,则服药促使其症状逐渐好转、吸收。当有全身症状,发热、白细胞升高则多选用静点抗生素为妥或青霉素80万U肌注,2次/d,也可选用头孢菌素类: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抗菌作用较强,第二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,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增强,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优于第二代,且某些药对厌氧菌有效。甲硝唑0.2~0.4g/次,3次/d;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、环丙沙星、左氟沙星(来立信),0.2g/次,2次/d。或根据药敏选用。此外,可选用清热、解毒中药如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金银花、连翘等局部热敷或坐浴。或用1∶5000高锰酸钾水坐浴或局部湿热敷后涂抗菌药膏。
    4.脓肿形成者应立即切排引流并作造口术。因单纯切开引流只能暂时缓解症状,切口闭合后,仍可形成囊肿或反复感染。作脓肿切开引流术,注意切口要够大,以防脓液排出不畅,致瘘管形成或反复脓肿发作。

预后

预后:脓液不能完全排净时,病变可反复发作。

预防

预防:注意外阴卫生,预防感染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